去杠桿的根本目的是救活實體經濟
——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瑞談鋼鐵行業去杠桿
在國家深入推進“三去一降一補”的大趨勢下,鋼鐵行業打響了去杠桿的攻堅戰。鋼鐵行業的高負債率如何降下來?對于債轉股中出現的問題該如何看待?去杠桿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?近日,帶著這些問題,《中國冶金報》記者走訪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瑞,探討鋼鐵行業去杠桿的可行之路。
降低負債率須“三管齊下”
2016年,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9.6%。對于這個數值,劉瑞認為,鋼鐵行業近70%的負債率雖然在預料之中,但不能長期如此。
“鋼鐵行業是資本密集型產業,資產負債率高是必然的。在鋼鐵需求量比較大的時候,鋼鐵企業的原料采購和產品輸出速度都很快,資金周轉速度也比較快。近幾年,鋼鐵產能過剩,鋼鐵企業的產品賣不出去,導致庫存增加,進而使得流動資金被大量占用,資金不能快速周轉,導致企業負債率偏高??梢?,鋼鐵行業的高負債率與產能過剩密切相關。”劉瑞表示。
相關數據顯示,鋼協會員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于2008年突破60%,之后逐年攀升。2014年~2016年的3年間,資產負債率平均為69.6%,2015年則高達71.04%。值得注意的是,2008年中國鋼鐵產能約為6.6億噸,到2015年達到峰值,在12億噸左右,產能嚴重過剩。
對于鋼鐵行業的合理負債水平,劉瑞認為,要與產能、庫存、市場行情聯系在一起判斷。“目前,鋼鐵行業將近70%的負債率肯定是偏高了。”他說,“在這種情況下,只有去產能、去庫存、重組債務鏈‘三管齊下’,鋼鐵行業的負債率才能降下來。”
對于債務重組,劉瑞指出,主要有兩種情況:一是“大魚吃小魚”,即優勢企業兼并弱勢企業,買斷后者的債務。這個辦法有利于鋼鐵行業整合產業鏈,也有利于行業未來發展,但需要警惕“小的”把“大的”拖垮。二是如果集團公司旗下的兩家企業,一個債務輕,一個債務重,那么,集團公司可以采取一定手段,使兩家企業的債務達到一種新的平衡狀態,從而達到稀釋債務的目的。
“明股實債”要從更高層面協調解決
今年初以來,一些鋼鐵企業與銀行簽訂了債轉股協議,但據一部分企業反映,在債轉股過程中,出現了“明股實債”的現象:債轉股變成了債轉債,只是短債變成了長債,有的債轉股利率還高于平均貸款利率。
對此,劉瑞認為,對于鋼鐵企業來說,這實際上是一個不平等條約,是按照銀行的意圖在推進債轉股。
“從我了解的情況來看,銀行普遍不愿意接受債轉股。因為銀行貸款給企業主要是為了‘吃’利息,而債轉股后,銀行將從債權人變成股東,那么,銀行借出的本金將一時無法收回,利息也會受到影響。因此,銀行從本意上來講,更愿意讓企業還債,而非進行債轉股。在這種情況下,銀行為了維護自身利益,就催生了短債變長債的現象。不過,一般來說,長債利率是低于短債利率的。如果短債變長債后,利率不降反升,那企業與銀行之間簽訂的債轉股協議就是不合理的。”劉瑞表示。
對于這個問題,劉瑞建議從更高層面上來協調解決。“債轉股后,利息不應該升。去產能、去杠桿的目的是降低實體經濟的壓力、成本,把實體經濟救活,現在這樣不僅不能減輕實體經濟的壓力,反而加大了其壓力,不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初衷。因此,需要從宏觀層面上來協調,使債轉股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。”他說,“當然,如果銀行確實不愿意債轉股,還有第二個辦法,企業可以與第三方投資公司、資產經營公司合作。這些公司將企業的債務一次性全部買下來后,再找戰略投資方將其打包賣給其他公司,由其他公司去盤活資產。但是,這種方法可能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,要引起警惕。”
“總之,去杠桿的辦法有很多,但是,一定不要忘了最根本的目的——把實體經濟救活,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位。所以,在處理債務的過程中,既不能向著銀行,把銀行養‘肥’了,把實體經濟拖‘瘦’了,也不能把優勢企業拖‘瘦’了,繼續養著半死不活的企業。”劉瑞強調。
用市場化和法治化手段去杠桿
鋼鐵行業去杠桿,需要政府、企業和銀行等各方面形成合力。同時,國家一直強調,要用市場化和法治化手段做好去杠桿工作。在這個過程中,政府、企業和銀行該如何明確自己的定位?
劉瑞表示,從經濟學角度看,有一種操作方法叫制定產業政策。“什么是產業政策?比如,鋼鐵、煤炭行業要去產能,政府會出臺一個清單,詳細規定去產能實施方法。這就是政府的產業政策。”他解釋道,“去庫存、去杠桿也是這個道理。政府列出時間表,具體操作辦法由企業和銀行決定,政府不參與其中,也不會和他們約定條件。但是,由于企業和銀行都是從微觀層面分析問題,他們考慮問題通常從自己的利益出發,不像政府那樣具有全局意識,能夠從全局出發判斷產能是否過剩、杠桿率是否過高。因此,在這個過程中,政府要‘逼著’他們做決定。不過,在具體操作層面上,還是要由企業和銀行‘一對一’談判,并通過合同的方式,合規合法地將談判事宜定下來。這就是企業債務重組市場化和法治化操作理念。”
以債轉股為例,劉瑞認為,在具體操作上,存在銀企博弈的問題。“對于鋼鐵企業來說,債轉股的一大風險就是把它的債務估值過低。在債轉股過程中,存在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,所有債務都有可能會按照7折、8折換算,有的甚至低至3折。一些擁有優質資產的鋼鐵企業,可能因為暫時資金周轉困難導致負債經營,但是,他們的產線不錯、工人沒散、產品還在市場上流轉,只是沒有資金了。在這種情況下,企業債轉股要以保存生產能力為前提,切忌盲目低價債轉股,否則就會吃虧。”他說。
“在債轉股過程中,銀行肯定是能壓價盡量壓價,企業是能抬價就盡量抬價,銀企之間處于一種博弈的狀態。這個由市場決定,政府做不了主。但是,政府要定好時間表,督促雙方盡快落實。企業和銀行一旦達成一致,就得按合同辦事,不能單方面違約。”劉瑞指出。
企業負債率要視自身利潤而定
對于鋼鐵企業來說,負債率降到什么程度合適?劉瑞認為,一家企業,判斷它的負債率是否合理,第一要看它在行業里的發展水平,第二要看它的利潤率。
“如果一家企業的利潤率很低而負債率很高,那么,這家企業的還債能力就非常有限。這個時候,企業必須把負債率降下來,降到它的利潤能夠償還債務的程度。企業如果有10年的債務,就必須保證10年的利潤增長。”劉瑞說。
劉瑞指出,當前鋼材市場價格波動很大,所以必須充分考慮風險。“在平時,鋼企的負債率可以高一點,在危機時期,負債率要壓低一些。壓到什么程度比較合適?目前并沒有一個大家都認可的理論公式可以算出確切的數字,因此,需要依靠經驗去判斷。一般來說,資本密集型產業的負債率要高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技術密集型產業。同時,企業的利潤也會對負債率產生直接影響。利潤很高的企業,負債率高一點沒有關系,而利潤率低的企業負債率很高就容易出現問題,因此,企業必須把負債率降下來。”他說。
對于當前鋼鐵企業的債務問題,劉瑞最后強調:“企業一定要把錢花在刀刃上,防止前賬還沒清完,后賬又累積起來,這樣容易功虧一簣。”
|